孙杨与泳池渐行渐远 常带货到凌晨
直播火、带货忙,如今这股风也在体育圈尽吹。奥运张继科从2020年开始直播,一度创造2小时销售额达200万元的纪录,在同时间所有的带货主播中高居首位。今年1月,仍处于禁赛期的奥运孙杨分别进行了10个小时、7个小时的直播,总销售额逼近5000万。借着北京冬奥会又火了一把的奥运王濛索性开公司,鼓励退役运动员加入直播带货队伍,实现转型再就业。曾有体操退役后在街头卖艺讨生活,如果直播带货是条创业新路,回归社会的退役运动员是否都能走通?
首先,连普通人都可以直播带货,更何况体育明星,只是网友对体育明星直播带货的态度似乎更为苛刻。比如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首金获得者杨倩,多接了几个产品代言就被网友议论,“还有时间学习和训练吗?”一次她参与了直播带货,马上又遭网友批评,“拿了就飘,整天不务正业。”女排国家队前队长惠若琪退役后直播带货,也引来非议,说她“蹭女排热度”“捞金太多,不懂知足”。
可能在公众的传统印象里,他们更习惯看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,为他们贴上“顽强拼搏”“奋勇争先”的标签,似乎只有这样才符合运动员身份的定位。一旦运动员表现出跟普通人一样的物质欲,仿佛自降身价,让公众无法接受。说到底,运动员直播带货,需要给网友一个适应的过程。相对而言,张继科跨界娱乐圈的时间较早,作为首波流量体育明星的代表,积攒了较长时间的人气,在成为大满贯选手后,因为伤病淡出体育圈,粉丝和网友对他有更多的宽容和理解。
应该看到,同样是运动员带货,流量明星优势明显。孙杨凭借体育顶流的热度,带货成绩亮眼。当然,流量变现的同时要把握好度。近期一场直播带货,孙杨故弄玄虚,被网友斥责为“消费粉丝”。当时在直播间,他的身前放了块牌子,先是“人数到3万人,摘墨镜”,然后是“人数达到5万笑一下”,之后是“人数到10万人才说话。”这可以理解为营销的噱头,不过这个噱头的格调还是引来网友热议:“堂堂奥运五金选手,何至沦落到‘直播卖笑’。”有表示理解的网友则认为,“也需要收入来源,在禁赛期间无法参加任何比赛,他需要生活,需要价值认同。”
舆论的褒贬不一,恰恰证明了体育明星直播带货有关注度,不失为运动员转型的出路之一。有数据显示,自1949年以来,我国退役运动员总数累计已超过30万,目前每年至少有4000名运动员退役。运动员的职业黄金期很短,退役之后的“人生新赛场”走向社会,需要转变就业观念、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。
王濛自己开办体育公司,为退役运动员提供再就业的机会,其意义在于让社会重新接纳他们。不过在流量经济的直播圈,基本上还是流量明星分蛋糕。相比演艺明星跨界卖货,运动员的生活长期以训练为主,并不擅长语言,无法像专业主播那样控场,较难跟直播间粉丝建立起互动关系,从而影响转化率。所以不管走哪条路都没有捷径,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是王道。
既然直播带货已经成为退役运动员职业选择的新方向,建议在对他们的职业培训中增加相关内容。学以致用,有了底气,自然就敢于尝试。之后要提醒的是,前有主播贩售假货、偷税漏税的前车之鉴,运动员更应爱惜自己的羽毛,这才是生财有道。